當我們享受涮涮鍋時,可能沒想過吃下的雪花牛、霜降牛肉片,它肥美的油花是天然的,還是偽或仿真的牛肉油花,也就是所謂注脂肉! 科技在食品上的應用越來越多樣,而為了美味、保持外觀、增加銷售價值,仿真雪花牛的注脂肉因而產生~

注脂主要用於牛肉,且注入的油脂不一定是牛脂肪,可能是奶油甚至是植物油,此外還包括各種食品添加物。依照食安法第22條規定,業者應清楚揭露產品內容物為何,若加入牛油就必須標示牛油,加入豬油就必須標示豬油。除此之外,不少人在吃牛肉時喜歡五分熟或七分熟,而注入的油脂若未充分加熱,則可能衍生食安疑慮。
注脂肉有新定義!讓業者有所遵循
廠商販售注脂肉並不違法,但不能讓消費者以為是天然油花,不明不白的吃下肚。為此,食品藥物管理署加強注脂肉食品標示管理,於2022年3月17日公告增列注脂肉食品定義,指以畜肉為原料,經油脂或以油脂混加食品原料、食品添加物注入、調理過程製造之產品。並自2022年7月1日生效,讓業者有所遵循。
今年7月起販售「注脂肉」必須有明確標示
明確的食品標示極為重要,要讓消費者自己可選擇,吃進肚裡的是天然油花或注脂肉,同時規定廠商在包裝注脂肉食品、具稅籍登記食品販賣業者販售散裝注脂肉食品,以及販售注脂肉食品之直接供應飲食場所,皆應於品名顯著標示「注脂」等字義說明,並加註「僅供熟食」、「熟食供應」等同字義之醒語。
標示不實將處4萬元至400萬元罰鍰
業者違反規定,未標示及加註醒語者,處新台幣3萬元至300萬元罰鍰;標示不實者,處4萬元至400萬元罰鍰!
